
腸胃炎沒問題,但吐就不行了
一年總有一些時候流行腸胃炎,大部分症狀都持續不久就會自己好,很多人應該也很習慣偶爾拉肚子不是太嚴重的話就讓他自己好,不過吐通常很少人可以忍受,一兩次就算了,吐個不停就很難工作跟生活了。32歲的女性到門診來說自己昨天到現在已經吐了七次,喝水就吐,趕快早上就衝進診間。
止吐藥有哪些選擇?
首先要排除一些可能性,懷孕、中毒、中樞神經感染等問題。懷孕的話雖然大部分止吐藥物都還是可以使用,但如果患者本人不知道自己懷孕的話還是應該提醒一下這個可能性。中毒的話則應該優先排掉毒素而不是先止吐,中樞神經感染的吐可能會是噴射狀或是連續的,還可能附加一些如發燒或脖子僵硬無法低頭等症狀。如果比較像一般腸胃炎的話就會先症狀控制。一般來說口服藥可以的話還是最大宗,常見的Domperidone(莫吐能)是我最常用的,效果不是最好,但卻是中樞神經影響相對小的止吐藥物,甚至如果只是噁心的話我會試試看單純用抗組織胺會不會就夠了。但這個病人連喝水都會吐,我想藥應該一吃就吐了吧,所以就問問她願不願意打止吐針。很多診所其實不太喜歡打止吐針,一方面人力比較吃緊,另一方面還擔心會有副作用。以針劑來說,最常見的是Metoclopramide(腹寧朗)跟Prochlorperazine(諾安命)。Metoclopramide效果不錯,止吐、止暈、止噁心效果都不錯,兒童也能使用,是我打針的首選,Prochlorperazine效果更好,不過中樞神經副作用更明顯,除非很嚴重不然我很少打這隻。小朋友我常常會用止吐的肛門塞劑作為針劑的替代品。
止吐針有什麼副作用?
所以到底是什麼副作用讓我選擇藥物的時候是以副作用小來做選擇而不是效果來做選擇?多數止吐藥的中樞神經副作用是錐體外症候群,發生的時候會突然臉歪、嘴斜、眼睛上吊、手腳僵硬,雖然幾個小時過後就會自己好了,除非長期濫用止吐藥,不然幾乎不會留下後遺症。但病人如果事先不知道的話,突然發生這個狀況會嚇死,如果是騎摩托車騎到一半更有可能跌倒或發生車禍。所以要告訴病人如果發生了就趕快回門診,使用抗組織胺或是帕金森藥物緩解症狀,很快就會有效。但病人通常就會很害怕,所以我通常防範未然,選擇會副作用機率最小的藥物,以Domperidone來說,目前的指引下修兒童的使用劑量,改爲原本的75%,大部分只有口服劑型;Metoclopramide針劑可以用於兒童,但有些指引會建議直接跟抗組織胺混合在一起打,避免副作用;Prochlorperazine不建議使用於兒童,因為曾有猝死的案例。而我也都會讓患者呆口服抗組織胺回去,避免晚上在家求助無門。
止吐也要注意副作用!
總之嘔吐是非常不舒服的症狀,當下希望能夠儘快為小朋友或自己止吐完全合理,不過有時候考慮到副作用,往往都會希望可以用溫和一點的方式處理。錐體外症候群除了止吐藥容易引發以外,多巴胺的抑制劑也很容易引發,因此對於身心內科的醫師來說,因為很常見到民眾對於這個症狀的反應,所以處理起來也都會特別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