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律神經的藥到底安不安全

身心科的藥到底能不能吃

大多數的病人是不喜歡吃藥的,正如同大部分的人是不喜歡上醫院的。如果可以自然的健康誰會想要吃藥,就連我自己也不例外。今天我來講的不是病人,而是同事。人家說看眼科醫師自己是不是戴眼鏡來就知道能不能做近視雷射手術,雖然醫療行為是否值得嘗試不是這麼簡單就可以做決定的,但我覺得這似乎也是有趣的觀點。

先說結論,我的同事情緒狀況糟到會影響工作的話,蠻多會吃新一代的憂鬱劑,有的人也會加上低劑量的鋰鹽,但幾乎都會避開多巴胺類型的情緒穩定劑。如果不是明顯情緒狀況的話,一般為了考試、升遷、工作、生活、戒菸、分心、暴躁等,他們會吃過動症的藥物,一般而言喜歡的就很喜歡,吃了沒效的以後也不用再試。鎮定劑跟安眠藥是最多人會吃的類型,大家通常都會找到自己喜歡的一種然後成為死忠客戶。

這邊就分別說一下每個藥物的特性是什麼,為什麼我們會選擇吃或不吃。抗憂鬱類型的自律神經藥物一般來說只要第一個禮拜肚子的副作用不明顯,也沒有其他出血風險的話,幾乎沒什麼特別的副作用,他們通常會為了不影響工作選擇比較不會想睡覺的幾種,比如Duloxetine(千憂解)、Sertraline(樂復得)這幾個。這些藥也有標準的治療療程,完成療程就可以逐步停藥,不需要終生服藥。

過動症的藥則相當受歡迎,比如Ritalin(利他能)或Concerta(專思達),因為副作用通常只要劑量調低就不明顯,尤其心悸通常很容易就可以改善,而食慾下降的副作用對於現在總是擔心過重的成年人來說更是求之不得,因此很容易找到療效跟副作用的甜蜜點。而Bupropion(威克倦)雖然劑量不好調整,但副作用很少見,只要沒有癲癇病史幾乎都沒什麼問題。這類藥對於有注意力不足的醫師來說效果很明顯,你會明顯發現他脾氣變好而且還瘦了,對於沒有注意力不足的醫師藥量需要輕一點,或是使用Bupropion為主,會讓人比較不懶散,願意開始動筆還沒完成的論文,一開始兩個月抑制煙癮的效果也不錯。隨時階段性任務完成了都可以停藥,吃起來沒有壓力。

鎮定安眠藥則是使用的大宗,這類型的藥物就跟喝酒是一樣的,馬上吃馬上有效,也沒有一定要固定每天吃。一般長期吃的話會考慮Stilnox(史蒂諾斯)類型的藥物比較不會越吃越沒效,但要請家裡的人注意有沒有夢遊的情況,我有同事就吃了之後半夜打給前女友的,他以後就再也不吃了。其他常見的Midazolam(導美睡)或Brotizolam(戀多眠)也常見,因為效果很短,用來協助入睡,到睡眠中期幾乎就已經沒有效果,對於睡眠後半段沒有問題的同行來說,是一種不會影響第二天工作的好選擇。怕傷肝的話也可以改用Lorazepam(安定文),戒酒也會用到。

總之我們自己是會吃藥的,但我們會對多巴胺的抑制或穩定劑比較小心,對於鎮定安眠藥的使用也會特別注意風險。同樣的道理也會體現在同事給小孩的處方上,通常要有明確的證據才會考慮給多巴胺的抑制劑,而鎮定藥物也盡量少給。最重要的是,這些藥也都不需要吃一輩子,療程看每個人的病程,從半年到兩年半都有,絕對不是開一堆自己都不吃的藥給病人一直吃喔。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