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以為只會在急診遇到的病人。那天是醫院的同事帶媽媽來,最近工作上有變化,又因此跟先生吵架,早上一氣之下出門,結果直接在外面突然搞不清楚狀況,想不起來自己在哪裡,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還能開車,但認不出眼前自己在哪裡。等到中午家人找到她的時候,她認得出家人,但還是想不起來早上發生什麼事。下午兩點人送到急診的時候已經幾乎恢復正常了,相關的片段也模模糊糊的記得。另一個病人是門診遇到的,吃虱目魚的時候突然說被魚刺刺到喉嚨,接著兩個女兒就發現媽媽根本忘記自己在吃什麼,還認得出女兒,但忘記剛剛是自己煮的,也不知道自己在家裡。於是被慌慌張張的送來診所說要拔魚刺。
先說一下教科書會講的,一般失智的定義是逐漸的,慢慢的變嚴重,除非是血管性的失智,也就是由中風主導的失智,不過一般來說除非中風很嚴重,不然也會分成好幾次逐漸退步。而突然的出現搞不清楚狀況的情形,通常第一時間會猜測是譫妄發作。譫妄最有特徵的是定向感混亂,也就是弄不清楚現在是什麼時間,自己人在哪裡,眼前的人是誰。其中時間很容易就會搞混,而連家人的臉都認不出來通常比較嚴重。另外脾氣突然變差、變得坐不住或是呆躺在床上等異於平常的表現也很常見。譫妄的原因很多,老年人特別容易發作,在醫院最常見的就是加護病房症候群,因為身體出狀況、在病房不見天日、多重藥物等原因,會造成老年人譫妄,年紀大的話比例會超過一半,大概三個月內會好。在醫院外通常要懷疑的是身體問題造成的,常見症狀不明顯的感染通常是懷疑對象,所以肚子內的發炎或是泌尿道感染會是第一時間懷疑的病因。
這兩個例子比較特別,抽血驗尿都沒有出現感染跡象,身體理學檢查也沒有異常發現,所以懷疑是心理壓力跟驚嚇造成的。跟生理情況造成的譫妄不一樣,一般心理壓力造成的譫妄應該會在幾個小時內結束,最多到48小時,如果兩天後還是持續一樣的症狀,應該再檢查一次身體是否有異常。另外是什麼樣的人比較容易因為情緒壓力造成譫妄呢?通常年紀比較大、本身就有失智、退化比較明顯、平常就吃很多藥、感官缺失(常見重聽或視力退化)、或水喝太少等情況會比較容易發生。
後續追蹤兩個老人家後來都沒有再發作,也沒有其他的異常再發生,衛教家屬後續需要注意憂鬱症狀(可能是失智前兆)、記憶力情況(失智本身的症狀)、是否需簡化藥物、是否有重聽或視力退化等,避免再度發生。然後提醒一個月內要注意是否有發燒、疼痛、頻尿等狀況出現。半年後在遇到同事,她也說媽媽後來沒有再發生過類似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