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症的症狀

恐慌與氣喘

病人一直被說是恐慌

四十多歲的女性到診間來看診,因為被心臟科醫師跟神經科醫師認為是焦慮症恐慌發作,所以轉來我的門診。她的症狀有些符合恐慌的特徵,比如發作的時候覺得吸不到氣、喉頭有梗塞的感覺、手腳冰冷、有些麻;但也有一些不那麼像的地方,比如發作時間從發作、到最嚴重、再到逐漸好轉,大概要三、四個小時,或是發作的時間都在晚上或一大早的時候,也不會擔心出門會遇到發作。

所以什麼是恐慌?

在醫學上恐慌發作是一個症狀,而不是一種病。比如頭痛是一個症狀,而不是一種病。偏頭痛會頭痛、感冒會頭痛、中風也可能頭痛。而恐慌的定義最常見的是DSM診斷手冊上的十三個症狀,病患在幾分鐘內快速的符合其中四個以上就有比較高的機率是自律神經造成的恐慌發作。那恐慌發作代表什麼病呢?跟頭痛一樣,其實很多可能,統計上說起來,憂鬱、焦慮、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等各式各樣的身心或自律神經疾患都有可能造成恐慌發作。而常聽到的恐慌症其實指的是一群特定的病人,恐慌會沒來由的發作,找不到觸發因子,這群病人會因此擔心,因為不知道會被什麼引發,常常不敢自己一個人出門,深怕自己一個人在外面的時候發作,求助無門。換句話說,其他疾患附帶的恐慌發作,往往找得到觸發因子,比如地點、碰到的人、想到的事情等等。

恐慌的症狀群:

  • 頭暈站不穩
  • 冒冷汗
  • 覺得冷或熱
  • 顫抖
  • 喉頭梗塞
  • 喘不過氣
  • 心悸
  • 胸悶胸痛
  • 想吐、肚子不舒服
  • 手腳麻
  • 以為自己瘋了或是覺得整個人很失控
  • 覺得自己快死了
  • 解離症狀

如果不是恐慌,那是什麼?

如果不是恐慌,那就要看發作的症狀有沒有符合其他的疾病,比如心血管疾病、胃部疾患、肺部疾患、神經疾患都蠻常見的,以這個病人來說,我覺得可以往氣喘的方向考慮。一方面氣喘同樣也是容易被一般民眾誤解的疾病,大部分的人除非有需要吸入劑或口服藥物固定或是隨需要使用,否則通常都不知道自己有沒有氣喘,多數的經驗都來自小時候看醫生的診斷或藥物。但難就難在小朋友也常罹患的細支氣管炎,呼吸的時候在旁邊會聽到汽笛的聲音,跟氣喘的急性表現很接近,藥物也很接近。另外氣喘本身的症狀有時候也不典型,比如咳嗽變異型氣喘,可能唯一的症狀就是半夜或一大早咳嗽,而白天交感神經旺盛的時候沒有症狀。兩個加起來往往給人一種我小時候可能有氣喘,但長大後就沒有的印象。實際上氣喘跟體質相關,長大了只是支氣管孔徑變大,症狀可能沒有小時候那麼嚴重,但氣喘體質並沒有改變。

因為這位病人的症狀不像典型的恐慌,人格特質也不典型,發作時的反應也不典型,因此我問了問過去有沒有類似的情況,她說二十歲之前有一段時間也會,後來就自己好了。最近則是變換季節的時候開始出現類似恐慌的症狀。我問她想不想去胸腔科接受呼氣測試檢查有沒有氣喘,她說她很不喜歡去,擔心萬一是氣喘可能要用吸入劑。於是我跟她討論使用口服的短效交感神經刺激藥物,如果是自律神經的恐慌發作,那理論上症狀可能會變嚴重,但如果是氣喘發作,那應該就會有改善,她同意試試看。兩個禮拜後病人回來說目前每天吃已經沒有症狀了,於是給她衛教國際氣喘學會(GINA)的氣喘藥物的使用以及降階的方式後,病人的問題就解決了。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